张籍《节妇吟》:如何拒绝别人? 每日速看
来源: 山西晚报
2023-05-15 09:39:39

君知妾有夫,赠妾双明珠。

感君缠绵意,系在红罗襦。


【资料图】

妾家高楼连苑起,良人执戟明光里。

知君用心如日月,事夫誓拟同生死。

还君明珠双泪垂,恨不相逢未嫁时。

诗叫《节妇吟》,是写一个诗人眼中道德高尚的妇女,温柔地拒绝了一名追求者。

“节妇”是古人道德楷模,是儒家道德的一种延伸,所谓忠臣、孝子、节妇、烈女,与儒家伦理“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”相对应。“忠孝节烈”是一种道德榜样,很难来界定他者,尤其当全社会中拿出道德尺子来衡量社会中人时,很容易就陷入到“道德绑架”中。

这首《节妇吟》里的女子,她是唐代诗人眼中的节妇,同样的行为到了明清,她在一些人眼里就成为了荡妇,从道德楷模变成了道德败类。晚明学者唐汝询评论这个女子,说“系珠于襦,心许之矣……还珠之际,涕泣涟涟,悔恨无及,彼妇之节,不几岌岌乎”,说既然是节妇,怎么会把追求者送的礼物还系在裙子上,还珠子的时候还悔恨未嫁时。言外之意,就是这个女子应该劈头盖脸把礼物砸在追求者脸上,拂袖而去才够“节妇”的标准。

道德是用来要求自己的,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。而这首诗的重点在于“拒绝”。

拒绝别人是需要勇气的,拒绝代表着人面临选择时,人是自主的,因为拒绝有了自己的判断力,但拒绝仅仅有勇气还不够。

拒绝难以说出口,因为某种请求被提出,意味着提出者认为你会答应,而一个拒绝,不仅拒绝了提出者的请求,也会让请求者与被请求者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。

小说《教父》里老一代教父唐柯里昂这样说过“拒绝”:“当你说“不”的时候,你得把“不”说得像“是”一样好听。或者你得让别人自己先说出“不”来,你必须耐心而且不怕麻烦。”

像诗中这样,面对一个追求者的求爱,需要明确态度,不能拖拖拉拉,让对方产生误解。但拒绝的同时如何能更为妥当地照顾双方的感受,不让拒绝变成了一种贬低,诗中的这位节妇做出了一个相当标准的示范。

第一步,肯定对方的好意。

收到礼物,节妇先重视这个礼物,肯定对方的好意并清晰描述这个礼物的贵重,“君知妾有夫,赠妾双明珠”,收到别人的礼物,向其展示礼物,这是重视这份赠与背后的感情。“感君缠绵意,系在红罗襦”,对于这个女子来说,这种感谢不仅只是口头,还落实在行动中,把它系在自己漂亮的裙子上。如果在今天,应该就会是拍了张照片,然后发送给对方。

第二步,明确说明自己拒绝的原因。

此刻这个追求者一定是心花怒放,觉得自己的追求得到了回应。这时女子开始讲述自己拒绝的原因,首先自己已嫁做人妇,描述自己的丈夫,“妾家高楼连苑起,良人执戟明光里”,自己住在豪宅,富贵逼人,丈夫也是体面人,也就是说,我很满足目前的生活,这是她拒绝的外因。而下一句写了自己的内因,“知君用心如日月,事夫誓拟同生死”,说出自己的誓言,我愿意和丈夫同生共死。拒绝别人,不去挑别人的错,这是拒绝的另一个重要细节,这是节妇的体面,在说明自己心意同时也肯定对方的心意。

第三步,要有拒绝的具体行动。

既然拒绝他人,就要有行动。“还君明珠双泪垂”,把那珍贵、耀眼的珍珠还给对方。唯有此,才不会让对方产生误解。男女之情,“论迹不论心”,还有什么把这样珍贵的物品还回,更能表达自己心迹的呢?

除此之外,节妇在最后还留下了一句名句“恨不相逢未嫁时”。今天我们很多人把这个当做情话,女子如此深情,一边还珠,一边流泪,是有情还是无情,是多情还是寡情?这一句历来争议颇多,有人认为节妇既然忠于丈夫,怎么能遗憾未嫁时不遇到这样的追求者呢?

“忠诚”在东西方都是一个褒义词,我们常常把这个词混为一谈。在东方,这个词更偏向外,更偏向于“忠”。“忠”有一个人对理想、对事业、对情感的坚定,有始终如一的意义;而在西方,这个词更偏向于内,更偏向于“诚”这一面,“诚实”面对自己的内心,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,面对“真我”的坦白。

从这个角度看,节妇的“忠诚”两者皆具,对丈夫,对家庭,她忠诚;对自己的内心,也同样如此,最后这句“恨不相逢未嫁时”何其坦荡荡。

这首诗有另一个标题版本《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》,是诗的作者张籍写给一个当朝大官李司空的,这位李司空想邀请诗人来他这里当下属,诗人委婉地借节妇之口拒绝了他的邀约。

这真的是把“不”说的像“是”一样好听。

十八花生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抑制力差怎么办_抑制力 全球关注
上一篇: 最后一页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