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国家版本馆入藏总量达2500万册丨打卡北京文化新地标③
来源: 新京报
2023-08-25 15:23:52

去年7月,随着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落成,中国国家版本馆“一总三分”的格局正式形成,这里是中国国家版本资源总库,也是中华文化的种子基因库。8月24日,记者从中国国家版本馆了解到,当前馆内入藏各类版本2500余万册/件,保藏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以及中华古籍、雕版拓片、碑帖家谱、钱币邮票、数字版本等承载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资源,这里是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,也是传给后世的文化宝藏。

中国国家版本馆文瀚阁。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三座主体建筑 展览体系呈现“1+2+3”的格局

燕山脚下,中国国家版本馆依山而建。这座以中国传统建筑格局为依托,具有中国文化韵味和浓厚书卷气息的标志性文化建筑,位于北京中轴线正北端,视线好的时候,站在中国国家版本馆核心建筑文瀚阁之上,可在这一方山水园林之间,远眺到三十余公里外北京中心区域的林立高楼。

中国国家版本馆核心建筑——文瀚阁。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

进入中国国家版本馆的正门,拾级而上,可依次行至文兴楼、文华堂、文瀚阁,是馆内的三座主体建筑。文华堂前,一块篆刻着“赓续文脉”印章雕塑,由1.6米长的寿山石雕刻而成,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枚寿山石印章。

文华堂前,一块篆刻着“赓续文脉”印章雕塑,由1.6米长的寿山石雕刻而成。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

中国国家版本馆讲解员付子翀介绍,目前馆内主体建筑内的展览体系呈现着“1+2+3”的格局,即1个主题展览、2个基本陈列、3个专题展览。

其中,主题展览“真理之光—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”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,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。

基本陈列中,“斯文在兹——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”通过版本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、发展脉络、基本走向,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、价值理念、鲜明特色;“见证伟业——中华民族复兴版本展”,则通过版本实物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历程。

专题展览版本工艺展、中国邮票展和中国货币展,也分别展示了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版本工艺、中国邮票和中国历代货币的发展变迁。

1号厅展出的古籍修复工具。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

汇聚众多“镇馆之宝”、“传世孤本”

版本工艺展中,长度达4.32米,唐朝时期写本《文选集注》,经千年传承,品相依旧完好;不远处,出自于宁夏贺兰山西夏方塔的《吉祥遍至口和本续》,是当前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之一,也是我国64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。

中国国家版本馆以“版本”为名,而纵览馆内的陈列与展览,现场除了各类文献古籍、雕版拓片,更不乏《山海经全图》、《西楼苏帖》等孤本,以及全国各地博物馆的“镇馆之宝”。

文华堂二层,“斯文在兹——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”通过13个单元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。其中,青铜器“何尊”,来自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,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、122字铭文,之中的“宅兹中国”为“中国”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。

青铜版方鼎,商代贵族版于商纣王二十二年制作,内有铭文37字,内容为商纣王祭祀其父帝乙之事。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

另一边,来自秦始皇陵的跪射武士俑,被保存得极好,堪称兵马俑中的精品,这也是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兵马俑。透过封闭的玻璃,人们甚至还能看到武士俑铠甲上微微透露出的色彩。

同一层,还有1975年出土于西安的唐代文物鎏金铁芯铜龙,在鎏金的表面下,这条来自于唐朝的龙更加活泼灵动,也反映出唐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的发达。

殷墟出土的四方风甲骨。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

何为版本?承载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资源

新京报记者了解到,当前,中国国家版本馆馆存入藏各类版本2500余万册/件,保藏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以及中华古籍、雕版拓片、碑帖家谱、钱币邮票、数字版本等。

馆内集中展示《四库全书》《永乐大典》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等原大仿真影印本、精选古籍影印本和原雕版刷印本。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

付子翀介绍,除了馆内展览的文物,中国国家版本馆的馆藏区域还包括地下,以及特地规划建设了一个洞藏区域,名为“洞库”,用来保存古籍版本。而目前展出的版本文物,也仅为馆藏中的一小部分。

那么,何谓“版本”?如何定义“版本”?

在付子翀看来,新时代的版本当泛指承载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资源,“版本的载体非常多,如陶碗,织锦,甚至是树叶等等。”她特别提到版本工艺展中的第一件展品,那是从陕西西安出土的陶片,上面标画着如箭头一般的纹样,“这就是中国国家版本馆的藏品,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陶片,它也就不会在版本馆的收藏范围里,而当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印记,这片小小的陶片就有了更多意义。”

专题展览介绍版本工艺。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

事实上,版本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媒介,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欣欣向荣的表征和见证。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,版本的赓续传承形成了文明发展的脉络,每一件留存至今的版本都彰显着中华民族身后的文化软实力。

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

编辑 唐峥 校对 李立军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民生证券给予景津装备推荐评级
上一篇: 最后一页

相关阅读